“中国人对建筑的要求一直在提高,从改革开放之初只关心面积,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关注建筑环境,都是不小的进步,而在不远的未来,人们对建筑的最新要求将是节能。”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任俊说。
节能建筑的概念,自上世纪90年代由建设部提出后,一直遭到冷遇,然而,随着国内一系列建筑节能项目落地开花,相关技术正在我国能源与建筑学界迅速崛起为明日之星。
“十一五”期间,节能建筑的总面积累计要超过21.6亿平方米。这一趋势令建筑节能技术迅速升温。
太阳能光热转换是建筑节能的重要内容之一。
“要在中国发展建筑节能技术,现在恰逢其时,这是一个无比巨大的市场。”香港太古地产集团技术统筹总监陈永康说。太古地产在香港的众多商业地产项目此前都纷纷完成了建筑节能改造计划。陈永康更透露,集团在内地的项目也必然运用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
这仅仅是建筑节能在地产行业巨大操作空间的一个缩影。受到广阔市场的驱动,国内的建筑节能研究在2000年以后突飞猛进,涌现出一批致力于推广相关技术的学者。而建筑节能技术在国内甫一孵化便与产业密切结合的事实,也令这门新兴交叉学科“年纪轻轻便风华正茂”,与其他前沿技术相比,得天独厚。
能源紧张催热建筑节能,尽管建筑节能技术在今天吸引了一批关心如何通过以最小成本采用相关技术,以此获取更大的节能回报的地产商,但其在国内的最初起步,却是备受冷遇。
“远的不必说,单在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数目惊人的各类建筑,便无一采用建筑节能技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有机电仪表领域的资深学者向本报透露这一信息。而相关业内人士亦证实,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2000年前后国内的所谓“电力过剩”局面,更让房地产开发商对建筑节能技术不顾一屑。这也反过来影响建筑节能技术在国内的发展普及。
而这种局面在2002年以后发生重大转折———随着中国社会基础建设和工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对电力的需求量出现迅猛攀升。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任俊表示:“例如今年夏天重庆的极端高温天气,令当地政府不得不出台政策,保证优先满足居民用电,这当然值得称许,但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当地工业的正常运作。”他认为,这种能源紧张局面,令各地开始真正重视建筑节能技术。
据悉,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今年十一期间,向外界透露,“十一五”期间,建筑节能要实现节约1.01亿吨标准煤,也就是减排4亿多吨二氧化碳气体。节能建筑的总面积累计要超过21.6亿平方米,其中新建16亿平方米,改造5.6亿平方米。
这一表态迅速令建筑节能技术热度升温。华南理工大学教育部传热与节能重点实验室高级工程师闫军威表示,这意味着建筑节能技术在旧城改造领域将大有用武之地。任俊表示,随着建筑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国每年20亿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总量,接近全球年建筑总量50%.因此,“我国新建建筑以及原有400亿平方米存量建筑是否节能,不仅关系到能否缓解我国能源紧张,而且还关系到全球的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