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关注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新闻 » 会员新闻 »

高性能膜材料:康得新2013净利润预增85%光学膜贡献大

  • 发布日期:2013-12-09 09:58
  • 有效期至:长期有效
  • 浏览次数399
              康得新(23.95, -0.18, -0.75%)光学膜产业集群进一步完善,新产品窗膜年内已实现销售,3D膜明年正式推广

  理财周报材料科学实验室研究员 张伟贤/撰述

  理财周报材料科学实验室对新材料的研发,来到了第三阶段:我们重点关注新材料走出实验室,实现产业化,改变世界的过程,以及相关领域的代表公司。

  本期,我们将聚焦高分子材料;而本文所关注的,是高分子材料中功能性膜材料。

  功能性膜材料包括水处理用膜、光学聚酯膜、动力电池隔膜、氯碱离子膜等,共有23种重点产品,更被列为工信部《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十大专项工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光学膜主要应用液晶屏、触摸屏、3D显示等电子电器领域,水处理膜则主要应用于污水处理、海水净化等环保领域。

  根据科技部《高性能膜材料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2010年我国膜产值超过300亿元,约占全球膜市场10%。预期至2015年膜产业结构达千亿元规模,“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率30%,市场前景广阔。

  在公司方面,我们重点关注光学膜领域康得新(002450.SZ)和水处理膜领域的津膜科技(31.450, 0.30, 0.96%)(300334.SZ)。

  康得新:窗膜、3D膜完善产业链

  如上所述,电子电器领域的液晶屏、触摸屏、3D显示等领域都要用到大量光学膜,光学膜处于产业链最上游。

  “光学薄膜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从精密级光学设备、显示器设备到日常生活中的光学薄膜应用,只要有光就会有膜。”华南理工大学曹贤武教授表示,“光学膜种类主要有偏光板、反射片、扩散膜、增亮膜、反射型聚光片、复合型光学膜等。”

  根据国信证券研究,每块液晶屏需要使用16张光学膜,高增长的触摸屏需要2-3片光学膜,且大尺寸触摸屏用膜面积更大、增速更快;此外,3D偏光式光学膜出货量年增长率超过100%。

  然而,光学膜进入壁垒极高。在过去的十年中美、日企业垄断市场享受着超额利润。由于技术、研发的先进性和专利保护,在过去液晶背光模组的主要原材料基本掌握在日本的Keiwa、Kimoto、Tsujiden以及美国的3M等少数厂家中。偏光片行业中,LG化学、日东电工和住友化学三家的市场份额就达到80%,行业垄断格局非常明显。

  不过,随着国内原材料行业的发展进步,本土厂商已经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开始挑战光电显示原材料行业原来国外材料独霸天下的格局。

  紧紧抓住光学膜进口替代的历史性机遇,康得新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资料显示,康得新主营业务是高分子复合材料、功能膜材料、预涂膜、光学膜、光电新材料、化工产品(不含危险化学品)、印刷器材和包装器材的研发、生产、销售。

  事实上,康得新是做预涂膜和BOPP原材料起家。2011年之前,康得新并没有光学膜业务。随着年产4000万平米光学膜示范线于2012年3月达产,光学膜占主营业务的比重从2011年底的0迅速上升至2012年底42%,逐渐成为康得新的最重要产品。

  2013年10月29日,康得新发布2013三季度业绩报告,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4.7亿元,同比上升56%;同时预计2013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6.56亿元至7.83亿元,同比增长55%至85%。光学膜的产能增加和品种变化,无疑是公司高增长神话持续的重要因素。

  “公司的光学膜市场方向主要包括显示和非显示两块,显示业务是跟液晶和平板相关的背光膜、增光膜、3D膜等产品,非显示业务主要有汽车膜、窗膜等,这是公司产业链的横向铺开。”康得新董事、总经理徐曙表示,“长期以来这些领域合格产品都以进口为主,国内生产的产品质量大都不合格。我们在做的光学膜在技术和质量上都可以完全替代这些进口产品。”

  打造光学膜的全产业集群,是康得新重要策略。徐曙进一步表示,“除横向产业链,公司还将形成一个光学膜的纵向产业链,生产包括光学膜的基材PET、保护膜、预涂膜、UV固化黏合剂、ITO膜以及纳米级的模具等一系列纵向配套产品设施。公司有能力从产品上、从技术上做垂直整合,建立一个高度集中、全球独一无二的全产业集群。”

  徐曙信心来源于人才、技术和正在建设的40亿光学膜基地。资料显示,公司通过技术合作和人才引进的方式已从日、韩、台湾地区、欧美引进100余名博士、专家和国内工程师、技术人员组成800余人产业化团队,拥有七大专有技术和六大配套事业部。

  技术方面,凭借着顶尖的人才团队,公司在预涂膜领域已经成为世界领先,在光学膜领域,正在从追赶走向领先。同时,公司注重研发,2012年研发支出达2382万元,同比增长了228.22%。

  打造全产业集群的根本保障来自公司增发投资的项目。公司年报显示,投资达16亿元的“向子公司张家港光电增资,建设2 亿平米光学薄膜产业化集群项目”进展顺利,截至2013年6月底,该项目进度已达100.51%,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为2013年10月31日。据悉,该项目最终的总投资将达到40亿。

  根据计划,该项目2013年将达设计产能的80%,2014年完全达产。项目完全达产后,可形成年产2亿平米光学膜的生产能力,预计每年新增销售收入49.21亿元、净利润12.79亿元。仅仅是新增的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就将分别达到2012年总营收和净利润的的220%和300%。

  随着该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项目完工,公司推出新产品的节奏也在加快,新产品的上市继续完善着康得新的产业链,同时也是公司高增长持续的重要保证。在新产品中,窗膜和3D膜尤为引人瞩目。

  窗膜是工信部《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的列明的重点产品之一,其主要的性能指标是“良好的透光性,优异的隔热防UV 性能,良好的可施工性”,主要应用于高端建筑。公司在今年10月中下旬时就公开表示,2013年上半年公司完成窗膜产品的技术、设备准备,下半年完成收购窗膜公司股权,年内已实现窗膜的销售。

  康得新另一个被寄予厚望的新产品,是3D膜。公司近期在3D膜准备上动作频频,也预示着这种新产品全面推向市场时间渐行渐近。

  10月22日,由中国3D产业联盟主办,康得新公司承办的“中国裸眼3D系统标准编制第二次工作会议”于张家港召开,康得新、TCL[微博]、京东方、海信[微博]、长虹[微博]五粮液(16.71, -0.15, -0.89%)普什3D等近二十家国内主要裸眼3D材料及设备提供商,北京理工大学、上海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大学专家教授和中科院等顶尖研究院,以及中国裸眼3D产业联盟的有关领导参加会议。

  “我们的3D膜研发生产工作已就绪,预计春节后就正式向市场推广。”徐曙表示。不过,由于涉及公司机密,徐曙表示不便透露3D膜的具体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毫无疑问,康得新是一个高成长股典型代表,具备优秀的投资价值,也是我们重点向客户推荐的个股之一。”一位化工行业研究员表示,“不过此类新材料公司都要关注产能过剩和技术更新的风险。随着竞争者的不断加入、产能增加,毛利率降低,再有就是技术的更新换代,都会对相关公司产生重大影响。”

  津膜科技:2014年产能达目前4倍

  水处理膜是功能性膜材料的另一个重要分支。

  在工信部《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重点提出发展反渗透膜和纳滤膜两种水处理膜,而要实现这两种水处理膜的生产,则分别需要“反渗透膜生产线”和“纳滤膜”生产线这两种关键技术装备。

  相对传统污水处理方法,膜技术在出水水质和稳定性上具有明显优势,如用膜法精密过滤代替蒸发,可节能40%以上,减少溶剂消耗量30%,膜法渗透汽化技术代替精馏,进行有机物脱水,可节能50%以上。

  我国人均淡水占有量仅及世界人均的1/4,是联合国[微博]列举的13个缺水的国家之一。同时,严重的水体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缺水程度。

  水资源匮乏和水污染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瓶颈,而随着近期国务院明确提出加快发展节能环保行业,水处理行业也随之迎来黄金发展机会。

  根据《“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到2015年,城镇污水处理规模将达到20,805万方/日的目标,比“十一五”末增长67%;全国再生水规模将达到3885万吨/日,比“十一五”末增长221%,复合增速26.2%。

  津膜科技作为国内超滤、微滤膜龙头企业,优势明显。

  津膜科技前身是1974年的天津工业大学膜分离研究所,历史悠久,技术力量雄厚。2013年,公司与天津工业大学共同承担的“高性能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制备及在污水资源化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作为国内老牌膜组件供应商,公司具备完整的膜制造技术(溶液纺丝法、熔融纺丝法、涂覆纺丝法),具有系列化的膜应用工艺(CMF、SMF、MBR)。在公司承接的膜工程项目中,使用的微滤/超滤膜组件均为公司自产。

  10月14日,津膜科技发布三季度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99%;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0.37亿元,同比增长39.75%,是新材料行业中高成长股的典型代表。

  津膜科技同样注重新产品和工艺的研发。根据记者了解,公司“饮用水专用膜产品”、“高填充密度复合膜产品组件”、“啤酒专用膜产品组件”和“发酵液过滤专用膜产品”等都已完成中试研究,在推向市场后将进一步丰富公司的产品线。

  此外,公司投资1.47亿复合热致相分离法高性能PVDF中空纤维膜产业化项目、投资1.22亿海水淡化预处理膜项目均已开始建设,预计两个项目都将在2014年3月31日完工。募投项目全部投产后,公司产能规模将达到415万平米/年,是目前的4倍,业绩高增长仍可期。

来源: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roll/20131209/052417569180.shtml
 
 
[ 会员新闻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留言咨询

 
联系方式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联系方式
免费注册为会员后,您可以...
发布供求信息 推广企业产品
建立企业商铺 在线洽谈生意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该企业最新会员新闻